最新入驻企业:
  • ·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
  • · 玖富集团
  • ·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·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·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  • ·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
  • · 百度控股有限公司
  • · 瓜子二手车网
  • ·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
  • · 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  • ·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
  • ·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
  • · 名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
  • · 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  • ·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
  • . 哈尔滨天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  • . 哈尔滨市尚福酒业有限公司
  • . 黑龙江农垦黑土传奇食品有限公司

【消费提示】食品安全消费提示|“0糖”“0蔗糖”“代糖”,有啥区别?

时间:2023-08-23 12:01  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

      醉心甜蜜的感觉,又不想承受“糖”的负担,一些号称无糖、低糖的饮品开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。然而,面对包装上诸如“0糖”“0蔗糖”“代糖”等花样繁多的“健康宣示”,不少人还是傻傻分不清。那么,这些糖到底有啥区别呢?

      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、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采访时介绍说,据科信中心此前开展的一项“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调查”显示,超八成消费者选购无糖食品和饮料时通过“不含蔗糖”“0蔗糖”等标识来判断产品是否无糖,从而存在被误导的可能。

      阮光锋解释说,标识“0蔗糖”,只代表产品不含蔗糖,但不一定代表无糖,甚至不一定是低糖。如果配料表中有果葡糖浆、结晶果糖、蜂蜜、浓缩果汁、果酱等配料,那就说明它仍然是有糖的。

      而“0糖”食品或饮料,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规定,“0糖”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.5克。大家在选择食品时,一定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,注意区分。

      所谓“代糖”,其实就是甜味剂,即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,属于食品添加剂,主要有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。

      天然甜味剂包括天然物的衍生物和非糖天然甜味剂。前者有三氯蔗糖、阿斯巴甜(甜味素)、纽甜等,味质都接近于蔗糖,后者则主要有罗汉果甜苷(罗汉果提取物)、甘草类甜味剂(甘草提取物)和甜菊糖苷等,风味各异。

      人工合成甜味剂,是采用化学合成、改性等技术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甜味剂,甜度远高于蔗糖,常用有糖精或糖精钠、甜蜜素等。

      甜味剂须按照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4)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,也明确规定了哪些食品不允许使用甜味剂。只要是按照标准合理使用,都是安全的。

      目前,饮料行业广泛应用的代糖大致有营养性代糖与非营养性代糖两种,前者以无糖饮料中常见的赤藓糖醇为代表,后者则以甜菊糖、罗汉果甜苷、阿斯巴甜、安赛蜜等为代表。

      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前述调查发现,消费者对糖和代糖(甜味剂)的认知较为模糊,存在大量混淆。比如大约70%的消费者认为糖精是糖,大约60%的消费者认为三氯蔗糖、甜菊糖是糖,但其实它们都是代糖,即甜味剂。同时,近30%的消费者认为结晶果糖不是糖,但实际上它是货真价实的糖。

      阮光锋建议,消费者选购食物或饮品时应该养成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。营养成分表会标注每100毫升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能量情况。部分食品或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会单独标注“糖”的含量,这有助于消费者判断所购买产品是否真正为“0糖”。

中国消费者报

李建

关键字:0糖,低糖无糖饮料

    投诉通推荐
      热点投诉
        消费警示
          企业入口 | 中国质量万里行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服务声明
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16 -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 投诉通   京ICP备16034287号
          客服热线:010-84649110      官方微博

          微信扫码  一键投诉

          关注微博  在线咨询